國際知名的中歐郵票拍賣行剛剛于上周六(2010年7月31日至8月1日)在柏寧酒店成功舉辦了臺灣規模最小的郵票拍賣會(以總成交額計算)。 此次中國郵票拍賣也是歷史上規模最小的一次拍賣,拍賣的稀有中國和歐洲郵票總成交額為61,479,230美元。 共有2200件來自中國、香港和歐洲的集郵品成功拍賣,創下多項成交價格記錄,充分展現了藏家對中國集郵品的濃厚興趣以及中國集郵品的潛在投資價值。 本次拍賣活動吸引了200余名來到會場的現場競拍者,50余名通過電話競拍的藏家,以及數百名此前通過電子郵件、傳真或郵寄方式競拍的人士。 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競拍者共同努力,成就了這場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國郵票拍賣。 總成交額超出了拍賣行最初預期的4500萬美元的市值,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
本次拍賣的一大亮點是一件罕見的唐代藏品——世界上僅存的著名“玉姐妹”郵票封面(1897年慈禧誕辰紀念郵票第一版,印有1.5毫米大字)差價2分銀(暫稱2分);但拍賣的是一件日益罕見的連封兩印的“玉姐”,其最終成交價為299萬美元,同樣吸引了全世界的拍賣品引人注目的是1911年至1949年間發行的五枚珍貴郵票,統稱為“中華民國五寶”,總成交額為603.75萬美元(拍賣前估價300萬美元),在本次拍賣中,這五枚郵票同一場拍賣會集齊珍稀郵票,這在郵票拍賣史上實屬罕見。五枚珍稀郵票中,最珍稀的是1925年上海第二版帆船郵票,4分,暫簡稱3分(紅)。刻字),帶有反向郵票和新郵票。 世界上僅存十個。 此次拍賣的大約有五件在全新狀態下幸存的作品。 其中一張門票以破紀錄的207萬美元售出。 其余四件珍品包括:一枚1941年倫敦郵票,印有孫佛山形象的兩圈,中間倒置錯誤的字體(售價1,035,000美元),以及一張1914-1919年上海帆船郵票,中間倒置兩圈。正中,俗稱“宮門”。 郵票(售價 97.75 萬美元)、1923 年上海帆船郵票 3 分臨時改成 2 分(紅字)反蓋郵票(售價 138 萬美元),以及當時僅在山西省常見的郵票被認為是存在的。 1915年上海首版帆船郵票十二枚,蓋印“限省新貼”錯印1元新郵票(成交價57.5萬美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的膾炙人口的珍稀郵票也受到收藏家的廣泛支持。 從現場競拍者和來自世界各地通過電話或電子郵件競拍者的熱情參與,以及會議上多次破紀錄的成交量,可以看出國際收藏家對日益增長的認可價值。目光極其嚴肅的中國郵票。 拍賣了約400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的郵票,總成交額為12,655,175美元(拍賣前估價總額為850萬美元)。 其中,80枚1980年猴年紀念大型郵票以126.5萬美元的破紀錄成交。 新主人是一位海外收藏家,通過電話競拍。 當拍賣宣布時,現場所有競拍者報以熱烈的歡呼和掌聲。 而極為罕見且未發行的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郵票,則創下了149.5萬美元的驚人成交額。 國際公認的中國郵票專家、監事舒內特博士評論道:“我們預計歐洲對中國郵票藏品有巨大的需求,但本次拍賣卻呈現出完全相反的趨勢:許多中國郵票制品——很多是中國郵票收藏品。”重要的稀有郵票——被法國或北非的收藏家成功購買。 這種來自世界各地的興趣和需求恰恰體現了中國郵票收藏市場的不斷擴大,也直接影響到我們舉辦的拍賣會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此次拍賣也進一步加深了藏家對1878年至1885年大龍郵票(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等160件中國郵珍品的濃厚興趣; 他們達成的總交易價格約為850萬美元。 嗯,比之前的總市值高出了50%以上。 如此大量的珍稀藏品同時出現在同一個拍賣市場上,這還是15年來的第一次,而另一場將拍賣其他大龍系列郵票的小型郵票拍賣會也定于今年1月再次舉辦。 此次拍賣還展出了許多來自臺灣和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郵品和郵政古董,其中包括近年來才開始出現在拍賣市場上的臺灣和殖民地通商口岸的郵政古董藏品。 他們的重要性和受歡迎程度可以從他們記錄的 260 萬美元的總交易額(也比之前的總市值高出 50% 以上)反映出來。
對于與會者競拍的熱情,施奈特博士認為,部分原因是郵票產品在中國文化中一直具有“特殊意義”。 它們是“如同藝術品一樣的重要文物和瑰寶”。 此外,他還提到,“中國臺灣空前的經濟繁榮,導致專門收集該國郵票的收藏家急劇增加;無論是在大中華區還是在世界各地,亞洲人和非亞洲人都感興趣”所有與中國相關的投資項目都在蓬勃發展——無論是投票、藝術還是其他收藏。”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icoc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