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片圖。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供圖
中新網廣州4月25日電 (記者 徐青青)中國人自古就有佩玉、玩玉、藏玉的習慣。 近年來,網絡購物和直播銷售模式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直播間”購買翡翠。 為提醒消費者謹防消費陷阱,規避消費風險,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廣東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特別發布網購翡翠消費警示。
普通消費者應謹慎理性購買翡翠原石
據了解,一些翡翠電商直播間出售“手鏈片”,通過圈出手鏈的形狀并標注數字來銷售。 消費者購買后,商家將其加工成成品。 這種未切割的翡翠原料無法完全看透成品翡翠的表面,是否含有瑕疵,切割過程中是否會出現裂紋。 裂紋的數量和方向只能根據經驗粗略估計,并不能絕對準確地判斷。 。 因此,購買原石手鐲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屬于“賭運氣”。 如果普通消費者沒有專業知識,僅僅根據主播片面的言論進行沖動購買,那么實際的成品可能與期望不符。 這可能會造成損失或引發消費糾紛。 建議消費者謹慎、理性購買。
“廉價治療”還是“化學治療”?警惕商業文字游戲
玉“A”俗稱“天然玉”。 它僅經過物理加工和拋光。 其品質和價值遠高于經過化學處理的“B”和“C”。 一些直播間通常會打出“工廠加工翡翠”、“緬甸加工翡翠”、“加工翡翠羊毛”等標語,有的商家只在一長串文字中寫上“加工”二字,而沒有真相不明 消費者常常認為商家在低價“加工”,進行促銷活動。 事實上,商家可能是在玩文字游戲,出售經過化學“處理”的玉石。 如果消費者購買后發現問題并要求退貨,商家會辯稱該交易之前已經標注過“加工過”,是加工定制的,無法退換貨。 消費者應警惕商家玩類似文字游戲,購買時認準“玉A貨”,并要求商家出具權威質檢機構的檢驗證明。
瑕疵顏色在燈光下難以辨別,別被“美”蒙蔽了雙眼
俗話說:月下美人,燈下玉。 珠寶,尤其是翡翠,在聚光燈照射下,顏色通常看起來更溫暖、更美麗。 有的直播間室內采用全方位燈光照明,且均帶有濾鏡效果,美化玉色、掩蓋瑕疵,讓消費者更容易動心。 但實際銷售的商品與直播展示的商品往往在顏色、尺寸、瑕疵等方面存在差異,讓消費者感覺商品與應有的不完全一樣。 事實上,珠寶在自然光下最能體現真實的一面。 消費者在觀看直播時,不要被“美女”蒙蔽而倉促購買。 應該盡量讓主播在自然光下多角度切換產品,仔細觀察珠寶。 每個部分的特征都可以截圖或拍照保存。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線下驗貨,防止貨物發錯、調換、損壞等情況。
直播促銷套路較多,謹防夸大虛假宣傳
一些無良主播為了在直播過程中誘導消費,經常編造謊言,使出伎倆來欺騙消費者的信任,比如謊稱自己是工廠主、謊稱緬甸交易市場的直播場地、利用“噴子”等手段騙取消費者的信任。 ”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直播間里,主持人、主播、供貨老板當場討價還價,濫用專業術語企圖冒充劣質產品,并用各種伎倆吸引消費者下單。 消費者應保持理性,始終以產品質量和性價比作為購買依據。 購買時應仔細閱讀產品詳情,詳細了解產品特性,耐心詢問產品的各種細節,如售前質量保證、物流價格保證服務等。 保證、售后保證、退換貨條件和范圍等,不要輕信各種銷售套路,以免陷入消費陷阱。
此外,部分翡翠直播間還存在主播或客服引導消費者進行平臺外私下交易、出具虛假鑒定報告、泄露個人信息等問題。 消費者如果選擇在網上購買翡翠,應選擇正規、知名、信譽良好、售后服務完善的電商平臺。 盡量使用第三方支付保障交易,不與主播私下交易,拒絕直接轉賬到個人賬戶的請求。 同時,要有取證維權意識,及時保存主播推薦的珠寶圖片、視頻、活動頁面,購買后主動索取并保留發票及相關票據。 如果遇到消費糾紛,可以先與商家和平臺協商,如協商不成,可以到相關行業協會或權威機構進行專業鑒定并出具評估報告,并向相關部門提出投訴。部門及時處理。
關于玉石分類的小知識
參照國家標準GB/-2017珠寶玉石鑒定相關內容,玉石“A”俗稱“天然玉石”,屬于“翡翠玉石”。 是指玉石經過傳統切割、雕刻等物理方法加工,不改變其內部結構。 、顏色和硬度,僅改變其形狀和外觀,使其結構致密細膩,硬度較高,色澤自然,質地濕潤,通常越穿越濕潤。
玉“B貨”俗稱“漂白填充玉”。 是指通過化學方法(常用強酸浸泡方法)和高溫處理去除內部雜質,然后注入透明膠體填充裂紋,使其更加晶瑩剔透。 通過。 “B貨”的天然結構已被破壞,結構疏松,耐久性差,價值低,光澤暗淡,長期存放易變黃,但透明度非常好很好,水頭很棒。
翡翠“C貨”又稱“染色翡翠”,是指經過人工染色的翡翠。 通常“C貨”除了染色外,還要進行漂白、填充,俗稱“B+C貨”翡翠。
經過化學處理的翡翠(“B貨”、“C貨”和“B+C貨”)如果長期與人體皮膚接觸,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例如引起皮膚過敏等癥狀。 (超過)
關鍵詞:
請選擇您閱讀本文時的感受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icoc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