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天池和水上酒店、水上餐廳
桃林村修建的千米古城垛
白石村移民休閑公園
建設美麗鄉村,需要各級政府對美的認識能力。 如何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見美景”的現象?光澤縣寨里鎮的答案是,將一個計劃執行到底,以積分促片,創品牌與N個村莊培育發展新動能。
一個人是孤獨,兩個人是陪伴,三個人是一群。 各個村子也是如此。
白石村美如花園,卻讓游客望而卻步。 后來,桃林和達州聯手建設了美麗的村莊。 桃林村剛剛建成一半,大周村才剛剛起步,各路游客紛至沓來。 原因很簡單:再美麗的村莊,一小時就能走完。 當三個村莊連在一起時,情況就不一樣了。 每個都有自己的特色,有很多東西可以做、可以看。 快速游覽無法在一天內游完所有內容,但慢速游覽則可以在兩天內看完。 我當然喜歡它。
這是光澤縣寨里鎮“一村一特色,N村一品牌”理念,讓美麗鄉村建設成為鄉村發展新動力的印證。
從規劃的角度來說,我們站在一村,規劃一區。
村子后面就是武夷山自然保護區。 村前一條清澈的小溪歡快地流過。 一條運河將村莊和數百英畝的農田分成兩半。 村里一半以上的人口是移民,另一半是當地人。 這就是白石村。
依托國家庫區移民扶持政策,白石村成為該縣首批美麗鄉村建設試點。 該村僅有4個村民小組,126戶,546人。 由于山上是保護區,人均耕地只有1畝。 此外,該村位于武夷山自然保護區邊緣,通往村莊的通道被一條河流擋住。 距縣城23公里,距寨里鎮所在地7公里。 發展受到阻礙。 大多數勞動力都外出謀生。 如果用一百塊石頭建造一百塊石頭,“無論建筑多么美麗,都是空的美麗”。
但把白石石與毗鄰的桃林、大周村、大武夷天池風景區連在一起,一村立成一片,白石石就變大了,既美觀又實用。 鎮黨委書記解水才表示,2014年規劃白石村美麗鄉村建設時,白石村被定位為“移民村、旅游山村特色”。
規劃是建設的先導。 如今,白石村通過一座雙車道水泥橋與對岸的道路相連。 從村口嶄新的門樓望去:穿村而過的水渠和緊隨運河而建的村里水泥路,變成了一條綠色長廊,數百棟藍頂建筑映入眼簾。圍墻屋周圍綠樹、花壇、綠籬環繞,新村建筑、移民活動中心、移民休閑公園等點綴其間。 當你走進白石的時候,真的很美!
但這只是表面上看起來不錯。 村黨支部書記李志龍表示,規劃時關鍵是從“片”層面設計白石的“點”。 如今白石村已成為南平市“四星級美麗鄉村”,也帶來了產業的繁榮、財富的增加和知名度的提升。 美麗只能是暫時的。 生活在美麗鄉村,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就是建設美麗鄉村的意義所在。
注重落實、考慮現在、思考未來
公路穿過村莊。 道路兩旁是破舊的村指揮部、破舊的糧庫,全是破舊的民房。 一年前走進桃林村,感覺仿佛還停留在20世紀70年代。
令人驚嘆的是村口門樓,在該鎮“一村一特色、N村一品牌”建設規劃的影響下,桃林村正日益美麗,朝著“旅游富村”的目標邁進。 ”。 沙土路變成了寬敞的水泥路。 道路兩旁裝點著太陽能路燈、簡陋的公交候車亭、行道樹、綠化帶,如同城市街道一樣引人注目; 左邊的村莊,是上世紀“7.4”洪水后修建的新樓。 界河光澤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已修復; 村右側的民房、菜地和村尾山上的紅軍哨所、戰壕,由數千公里的古城垛相連。 行走在那里,不僅能喚起遙遠的紅色記憶,還能感受鄉村的舊時光。
建設美麗鄉村,需要考慮各級政府對美麗的認知能力。 寨里鎮現有建制村16個。 申報試點村時,遵循鎮“一中心兩線”布局(鎮所在寨里為中心,達州旅游線和汕頭省線為兩條線)。 大陸線白石、省線汝州兩個美麗鄉村試點首批申報。 然后,我們以“N村一牌”為基礎,報道了中心的茶富、省線上的橋亭、省界的汕頭等村莊。 繼去年申報桃林村旅游景區后,今年我們又申報了蛇象風情品牌類別中的萬畝林海品牌之一的山房、太陰、大慶村。
在“一中心、兩線”總體布局下,按照“一村一特色、N村一品牌”的目標,以積分促片、以積分促片,但關鍵在于在實施中。 計劃是死的,人是活的。 有的人是為了省事,有的人是為了省錢,還有的人因為一時做不到而擅自改變方案或者不按照總體方案進行設計。 我應該怎么辦? 對此,寨里鎮專門成立了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對規劃進行全程跟蹤、審核,常年深入現場檢查規劃設計的落實情況。 負責美麗鄉村建設的光澤縣寨里鎮副鎮長徐華福表示,只有把一幅圖畫管理到底,才能真正實現一幅好畫卷。
從配套設備入手,將線路連成一片
李尚泰在白石村做了十幾年通訊員,他最了解村里青壯年外出和返鄉的原因。 以前大家都飛出去,因為家里沒錢賺; 現在大家都回到了白石,因為村子變得更漂亮了,而且有錢賺了。 如果有人來玩,可以開餐館,養魚,養土雞,養蜜蜂。 此外,投資2億元的冷泉水公司也已啟動。 不僅白石的人在家門口上課村口門樓,桃林、達州的人也可以在附近上班。 賺了工資。
但歸根結底,該鎮還是計劃落實到底,美麗鄉村建設計劃的配套設施已經逐步到位。 李尚泰說,當線條連成一片時,目標就變成了現實。 李尚泰說的很誠實。 白石雖一河之隔,但從小四洲到高家水庫與桃林、大周村、武夷大天池在一條線上。 原來,這條7公里長的土路凹凸不平,充滿危險。 且與白石之間隔有一座險橋。 通往達州和高家的路被洪水淹沒的橋梁擋住了。 外人再怎么游也只能搖頭。 嘆。
如今,小四洲至高家已鋪設了寬敞的旅游公路,白石上旅游公路上已建成兩車道桃林大橋,夏陽電站漫水大橋上已建成了水泥橋。 三個村莊連成一線,影片的效果也越來越明顯。 游覽完桃林、玩完百石,游客可前往達州參觀國共談判舊址。 還可以去大武夷天池釣魚,吃住水上酒店,沿途買蜂蜜、土雞、土鴨、板栗、河水。 魚貨等土特產,吃、住、行、購、娛一應俱全。
當然,不僅僅是突出“一村一特色,N村一品牌”,把美麗鄉村建設變成農業農村發展新動力,集群美麗鄉村,實現“村村通”的實踐。美麗”和“人民富裕”。 施村、桃林村、達周村三個村,以及寨里鎮的其他村莊,也因為“N村共創”理念的植入,跳出了小村莊的圈子,與影片共謀發展。品牌”。 例如,太印村在鄰近村莊的山上種植了數千畝菰米。 橋灣、官橋、太印村聯辦企業,收購、加工、銷售茭白葉。 這不僅把當地的資源變成了財力,還增加了普通農民的收入,為一地的貧困戶提供了保障。 打通脫貧渠道。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icoc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