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佛,受我記念后,將來必成佛,救度人天。
——《彌勒經(jī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門類繁多,唯獨“玉文化”從未過時。 最貴的是寶,最堅的是玉。 玉德、玉品、玉貌、玉美,都受到中國人的推崇。 因此,“玉”在中國人心目中是純潔、堅定、溫柔、善良的代名詞。 玉雕的題材也常常帶有吉祥寓意。 其中,“彌勒”是最常見的題材。
蘇州自古以來就是能工巧匠的聚集地。 蘇州城的光環(huán)影響了無數(shù)玉雕大師。 在蘇州,一提到彌勒佛,大家不約而同地就會想到一個人。 他就是素有“侯彌勒”之稱的蘇邦玉雕大師侯曉峰。
侯曉峰
侯彌勒
侯曉峰的家鄉(xiāng)是中國玉雕之鄉(xiāng)河南鎮(zhèn)平。 他從小就生活在鎮(zhèn)坪這個玉雕氣息濃厚的地方。 進入鎮(zhèn)平工藝美術職業(yè)學校后,侯曉峰并沒有打算從事玉雕工作,而是自費學習了工商管理。 專業(yè)學院。 畢業(yè)后的一次旅行,讓侯曉峰與玉雕結下了終生的緣分。
大專畢業(yè)后,侯曉峰前往蘇州看望老同學范同勝。 范同勝在蘇州就已經(jīng)開始學習吳人翹治。 蘇州這片充滿靈氣的土地,激起了侯曉峰對藝術深深的熱愛。 雖然他沒有玉雕經(jīng)驗,但他很幸運有一個專業(yè)的同行。 而且侯曉峰喜歡安靜,不喜歡動。 制作玉雕所需要的正是這種個性。 范同勝見老同學對學習玉雕感興趣,便極力勸說侯曉峰留在蘇州學習玉雕。 就這樣,1995年,23歲的侯曉峰留在蘇州,開始學習蘇州玉雕工藝。
侯曉峰從學徒做起,在蘇州學習古玩制作,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 后來他發(fā)現(xiàn)明清靈活、流暢,侯曉峰就繼續(xù)向明清方向?qū)W習。 我從小就熱愛繪畫,接受過專業(yè)的藝術訓練。 因此,我在開始玉雕創(chuàng)作時,在造型上有很大的優(yōu)勢,無論題材如何,都能刻畫得惟妙惟肖。 但嘗試了多種題材后,侯曉峰還是覺得創(chuàng)作人物更舒服。 此后,侯曉峰主要關注人物對象。
侯曉峰雕刻彌勒佛
在所有玉雕人物中,侯曉峰做的彌勒佛最多。 在玉雕界,雕刻彌勒佛的玉雕師不計其數(shù)。 然而,業(yè)內(nèi)人士談及彌勒佛時,不禁想起侯曉峰,并給他起了“侯彌勒”這個名字。 彌勒佛雖然是大家喜聞樂見的題材,但也是被大家“過度使用”的題材。 侯曉峰大師為何如此喜愛彌勒佛? 在彌勒佛無處不在的玉雕界,侯彌勒佛有什么優(yōu)勢能夠脫穎而出呢?
所謂彌勒佛
《彌勒往生經(jīng)》記載,世尊曾囑咐未來轉(zhuǎn)生的彌勒佛,要救度一切尚未救度的眾生。 據(jù)經(jīng)典記載,彌勒誕生在一個非常美麗的理想之地,彌勒凈土成佛,具有烏托邦之意。 當釋迦牟尼佛涅槃、彌勒佛尚未誕生時,那是一個無佛時代。 人心險惡,道德敗壞,尊嚴顛倒,天下大亂。 亟待正本清源,引導群眾向善。 這時,地藏菩薩為他說法世間。 地藏菩薩發(fā)愿“不成佛,地獄不空”。 所以,地藏菩薩在這個時候教導了最基本的道德和孝道。 為彌勒將來成佛時所證悟的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個時期是五濁惡中最危險的時期。 因此,佛教徒堅信,當彌勒成佛時,世界最理想的境界就會在人間實現(xiàn)。 彌勒成佛,代表著美好新世界的到來。 。 。 。 。 。
據(jù)佛經(jīng)記載,彌勒菩薩57.6億歲時,轉(zhuǎn)生人間。 他坐在龍華樹下,悟道成佛。 此后,他又召開了三次講經(jīng)佛法、救度眾生的大會,史稱“龍華三會”。 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就發(fā)愿在彌勒佛出世時投生到人間,參加龍華的說法,進入美好的新世界。 因此,人們期盼他成佛,稱彌勒為“彌勒佛”。
唐末布袋和尚慈悲救度眾生。 他圓寂時留下偈偈:“彌勒佛,真正的彌勒佛,有千億化身,時時刻刻向人們顯現(xiàn),而人們卻不知道。” 因此,后世佛教徒視彌勒為菩薩。 民間不斷描繪它的化身并將其形象傳承下去。 因此,我國所畫的彌勒菩薩形象,大多以布袋和尚為原型。 背著布袋、挺著大肚子、永遠微笑,成了彌勒佛的標準形象。
后彌勒的三千世界
布袋和尚已經(jīng)成為彌勒佛的代名詞,富麗堂皇的相貌、敞開胸腹、背著布袋似乎也成為了彌勒佛的“標準特征”。 看來,沒有肚皮,沒有布袋,就不是彌勒佛了。 扶蘇看到的彌勒像卻并非如此。
無憂笑佛
然而,在一次玉雕展上,扶蘇遇到了不一樣的彌勒佛。 這是一套三塊玉匾,名為“無憂笑佛”,是玉雕大師侯曉峰制作的。 彌勒佛沒有布袋,沒有佛珠,佛衣包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頭和臉,但看不到佛手。 左右兩側(cè)相互呼應,除頭面部外,赤腳裸露。 微笑著,看來過去的人低頭就有大智慧。 三塊玉牌上都雕刻著彌勒佛像,但又各不相同。 正面,彌勒佛雙手藏于袖中,互相行禮,看上去十分高興。 向左看去,彌勒佛一只腳裸露在外。 看得出來,他站在原地一動不動,轉(zhuǎn)身雙手鞠躬,斜視上方大笑,仿佛看到了天賜福氣從天而降。 右側(cè)彌勒佛足部裸露,似在行走。 他也在回頭,但從他衣服的花紋來看,他只是回頭,沒有回頭。 他斜著抬頭,仿佛行走時仰望天空中的眾生。 仔細一看,三塊玉牌上彌勒的眉毛和眼睛也各不相同。 這三塊玉牌都是彌勒佛,只是從姿勢、角度、眉毛等方面加以區(qū)分,但總體上看出來都是彌勒佛,正符合“彌勒真彌勒有數(shù)十種”的說法。億萬化身”,可見玉雕師的用心良苦。
減法藝術
“藝術需要‘加減’,加的是知識和經(jīng)驗,減的是多余的筆觸。我決定用‘減’來表達玉雕的靈氣。對于佛陀這樣深刻的形象,越簡單,就越美麗。” 它有味道。 可以說是‘減法藝術’,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附加價值’。”
——侯曉峰
一夜成佛
在那次玉雕展上,扶蘇還看到了一件更為大膽的作品,將彌勒佛簡化到了毫無共同特征的地步,但那分明就是彌勒佛。 那是一個用南方紅雕刻而成的吊墜。 玉質(zhì)溫潤光滑,以柿紅色為最佳,紋路清晰流暢。 頂上只有彌勒佛的佛頭。 沒有肚子,沒有包,也沒有珠子,但一看就知道是彌勒佛。 彌勒佛面相喜慶自然,眉目傳情,喜氣自在,唇齒精致,下巴豐潤,大耳雙下垂,一臉可愛天真。 葉子線條優(yōu)美,肥厚光滑,葉柄高大粗壯,葉尖卷曲,動感十足。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一葉一夜,一夜開悟,成佛。 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大多數(shù)人經(jīng)過幾十年的努力都可以達到,但寥寥幾筆就達到風格的“思想技巧”卻是最難得、最難培養(yǎng)的。
侯曉峰大師被稱為“侯彌勒”。 這不僅是由于大量的雕塑。 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并不容易,他的作品要讓人一眼認出、喜歡就更難了。 難的是,侯曉峰的彌勒作品雖然都是雕刻彌勒佛,但是布局、五官、意境都不同,不會讓人覺得是一樣的。 就如同三千世界一樣,每一個都不同,這是非常難得的。 。
“后米勒”是大家對他的贊揚,也是大家的肯定。 但侯曉峰害怕的是受到“彌勒”的限制。 他的財神、菩薩、羅漢也各有特色。 《侯曉峰》只是一個開始,代表著侯曉峰在“彌勒”題材上的成功,同時也代表了侯曉峰未來創(chuàng)新題材的開始。
關鍵詞:
請選擇您閱讀本文時的感受
186信息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icoc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