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消極情緒困擾的寺庫面臨的遠不止于此。 連日來,寺庫曝出“跑路”:公司員工上樓無人,并出現員工公積金停繳現象,疑似跑路。 不過,寺庫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辦公面積并未縮小,處于正常辦公狀態。
今年以來,寺庫陸續傳出被追討員工工資、供應商拖欠貨款、用戶訂單不發貨、不退款等問題。 天眼查顯示,上海寺庫工貿有限公司于去年7月被法院列為限制性高消費企業,未能執行的法院執行金額高達2191億元。按照數額履行其法定義務。 據企查查顯示,寺庫的風險提示高達999+,涉及司法案件509件,其中90.18%為被告。
回首過去的六年,寺庫作為奢侈品電商的幕后黑手,也曾是資本的寵兒。 據企查查了解,寺庫在進入港股前已完成多輪融資。 投資方包括趣店、京東、IDG、LVMH集團匯夏基金L等。2017年寺庫赴美上市,成為“奢侈品電商第一股”。
上市后,2018年和2019年寺庫產值分別下滑44%和27%,凈收入分別為1.52萬元和1.54萬元,成為奢侈品電商的領頭羊。 2020年是寺庫的分水嶺,產值和營收出現負下降,公司由盈轉虧。 寺庫最新財報顯示,2021年下半年,寺庫實現產值31.32萬元,環比增長47.98%; 凈巨虧56580元,環比增長618%。
奢侈品電商在15年前很火。 獲得大量融資的奢侈品電商瘋狂擴張,瘋狂增長,但一路走來,所剩無幾。 奢侈品電商本來就是一個艱難的行業,寺庫雖然早有暗示,但已經陷入了明日黃花的境地。 一旦寺庫退市破產,就意味著國外奢侈品電商平臺將“覆滅”。
寺廟金庫倒塌
寺庫被各種麻煩所困擾,與員工、供應商、消費者的矛盾越來越多。
去年6月,奢侈品牌普拉達提出財產保全申請,要求對寺庫的財產進行監控,避免惡意轉移或隱匿。 8月2日,普拉達申請凍結寺庫名下超過1100萬元人民幣及相應價值的財產,為期一年。 北京市崇明區人民法院裁定該申請符合要求,立即開始執行。
攝影:曾靜
普拉達的舉措,讓本已深陷財務危機的寺庫雪上加霜。 去年以來,寺庫已經與多家企業發生協議糾紛,包括銷售協議糾紛、借款協議糾紛等,涉案企業包括上海龍之夢百貨有限公司、沉陽商業城百貨有限公司、等等,寺庫多為最終被告。
早在2021年初,就有多家媒體報道寺庫部分供應商未按金額收到貨款,追回的欠款從幾十萬到上千萬不等。 為了維權,供應商自發組織了多個維權小組。
此外,為解決債務問題,寺庫曾以“財務結算”的方式償還貸款,即以財務抵押的形式將貨款交給供應商,寺庫再償還貸款給金融機構。 但在實際執行中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場,寺庫多次以系統升級為由推遲還款期限。 據財聯社報道,寺庫最近更換了多家供應商,主要是因為他們可以接受長期的付款條件。
據悉,多位寺庫員工也在脈脈表示,今年以來,寺庫大幅降薪裁員,從去年6月開始停發工資,不少員工甚至面臨寺庫被裁員的現象。已停止繳納公積金。 不少下崗職工表示,可以通過勞動仲裁獲得應有的補償。
最困難的是消費者的信任危機。 《中國企業家》搜索發現,截至8月18日,黑貓投訴平臺寺庫的投訴量達17566條,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不發貨”、“不退款”等問題上。 在微博、小紅書、貼吧、豆瓣等平臺上,以“寺庫”為關鍵詞的投訴也數不勝數。
內憂外患
寺庫經營不善的危機源于內憂外患。
在內憂方面,寺庫從一開始就選擇了一條非常艱難的道路。
奢侈品電商的難點很多,比如如何獲取供應鏈資源,如何保證貨源的真實性和品質,提高消費者信任度等。 奢侈品牌服務于中高端消費人群,所以這個品牌更看重國外電商的流量質量。 現在,越來越多的奢侈品牌逐漸收回渠道控制權,自建電商系統,或選擇具有優質客戶和高端服務能力的平臺進行合作。 像寺庫這樣的平臺幾乎沒有任何優勢。
寺庫在上海擁有歐洲最大的奢侈品鑒定中心。來源:視覺中國
2020年二季度,寺庫在2020年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將其歸咎于疫情。但不僅僅是疫情,寺庫還面臨著更多的競爭。
過去五年,淘寶和易迅都增加了奢侈品牌。 上文提到,不少奢侈品牌也紛紛放棄寺庫,選擇進軍后路,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 在二手奢侈品方面,近幾年“中古風”火起來,很多“二手奢侈品店”、“中年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也有很多二手奢侈品直播在抖音和快手上手奢侈品。 不管是私域還是公域,寺庫的流量都被大大搶走了。
寺庫也曾試圖通過改變自我來拯救自己。
寺庫創始人李日雪做過很多嘗試,比如從奢侈品電商轉型為精品生活方式平臺,嘗試多元化進軍美妝、家居、旅游、租車等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寺庫先后布局線下門店(自建、免稅入股中國服務)、社交零售(門店門店、商場)、寺庫金融(圖書館票據、與九府合資)、寺庫藝術、寺庫智能、寺庫農業等多家業務藍籌股。 據悉,寺庫也嘗試涉足下沉市場,甚至在平臺上銷售大米、火鍋底料、零食等大眾化平價產品。
2020年,寺庫在直播方面也大刀闊斧,在上海三里屯寺庫大廈打造首個奢侈品直播基地,并號稱與3800個品牌達成直接合作。 但隨后在與快手的直播首秀中,寺庫帶貨僅10分鐘就被叫停,隨后又傳出此次直播存在數據造假。
從中報披露的數據來看,奢侈品銷售額一直占寺庫總產值的90%。 多元化戰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卻花了不少錢,導致寺庫巨額虧損不斷擴大,最后走到生死存亡的地步。 危險的時刻。
垂直電子商務的終結
2008年是中國奢侈品市場值得銘記的一年。
2008年3月,第一個主流奢侈品電商平臺上線; 3個月后,美東潮流成立; 2008年7月,寺庫誕生。 此后,第五大道、尚品網、魅力匯相繼上線,建立了數十個奢侈品電商平臺。
在奢侈品電商如雪后生菜般異軍突起的時代,寺庫脫穎而出,一度占據約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成為唯一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奢侈品電商平臺,也成為資本的寵兒. 據天眼查APP顯示,寺庫已完成8輪融資,融資總額約6億港元。
為什么現在的寺院銀行不景氣? 是因為中國消費者不再喜歡香奈兒和LV了嗎?
不是這種情況。
1995年,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約為10億美元,2015年為780億美元,20年來增長了7.8倍。 投行杰富瑞最新研究報告預測,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高達1650億美元。 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受疫情影響大幅萎縮,但中國奢侈品消費卻逆勢下滑48%。
貝恩咨詢的數據也顯示,2019年中國消費者在國內外購買的奢侈品占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33%,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下降至46%至48%。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線上渠道的奢侈品銷售額占比已達到23%,相比2019年下降了約150%。
事實上,寺庫作為行業龍頭企業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場,日子不好過,其他奢侈品電商平臺更慘。 呼哈網、網易尚品、品居網、尚品網、尊酷網相繼關停。 2020年3月,秀網也在其網站首頁中心發布了停業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