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農村最好做的事情是什么? “農村電商”、“精準扶貧”是近年來農村的熱詞。 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紛紛下鄉,承擔部分社會責任,也搶占農村電商市場。
目前,業界已形成共識,既要做好工業品下鄉,又要做好農產品進城,才能讓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 到目前為止,與銷鄉相比,優質農產品進城進度相對緩慢。
“村民的品牌意識普遍較差,我們縣經過認證的農產品只有14個,沒有QS認證,很難進入網上特產館。” 武義縣地委常委、農地委負責人耿衛平講述了困難。
易迅的介入為農產品品牌建設提供了更多保障,但由于涉及的鏈條過多,試點能否成為常態還有待考驗。
援助產業閉環
去年年初,國務院扶貧辦與易迅集團簽署了《電子商務精準扶貧戰略合作框架合同》。 與此同時,易迅推出了“京東慢跑雞”項目。
從包仙蘭村試點來看,整個流程和標準已經初步確定:特困戶由幫扶辦公室篩選建設,與易迅簽訂供銷協議后,易迅金融將提供利息- 免費抵押貸款。 據宜迅農村金融負責人洪杰介紹,預計2016年將共收到無息抵押貸款45億元,用于扶持至少100戶特困戶,每戶將平均獲得4500元的無息抵押貸款。
種植方面,采取集中種植和農民自養相結合的方式。 對于像王連軍這樣擁有勞動力但因其他原因致貧的貧困戶,他們采取自家散養的方式。 易迅及合作社定期指導種植過程,回收農產品; 對于貧困戶,易迅與當地政府合作完善幫扶產業園,以合作社形式統一散養。
“目前,我們已經吸納了52戶貧困戶,每戶種植的雞數量從幾十到一百只不等。未來,我們將以每只雞100元的價格進行競標,每只雞的利潤將30-40元,如果自己種,利潤比合作社低,估計40-50元。” 京東生鮮事業部項目總監劉曉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算了一筆賬。 不過,當地一位資深電商人士認為,與農民個體經營相比,合作社更容易掌控,因此更有優勢。
目前,通過金融、生鮮、商場等部門的合作,易迅正試圖在“京東慢跑雞”項目上構建生產-養殖-銷售的閉環。 但真正突破閉環、打造品牌,還需要考驗。 各種生態雞、生態豬在目前市場上并不少見。
“我們還沒有走完整的流程,雞肉也還沒賣出去,不知道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如何。未來我們會根據市場情況,討論如何擴大規模。”反饋。” 劉曉雯坦言。 另外,名字叫“跑雞”。 劉強東原本打算給每只雞戴上腳鏈,每天晚上檢測雞走了多遠。 雞的步數越多,價格就越貴。 目前,這一計劃尚未實施。
農村電商業務
劉強東的鄉村情懷眾所周知,但正如他自己所說,易迅扶貧并不是跟風,京東也會從中受益。
相比服裝、3C數碼產品等電商滲透率,生鮮電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農村生鮮進城前景更加光明。 但也存在很多困難。 近三年來,一大批生鮮電商倒下。 自營生鮮第一個關鍵是供應鏈——如何實現生鮮產品的標準化。
易迅集團首席執行官、京東生鮮事業部總裁王曉松認為,此次援助不僅加深了與地方政府的聯系,也增強了生鮮行業的認知,對易迅的發展意義重大。生鮮食品標準化建設。
在扶貧產業園的養殖場,記者聽到監控室外貼著一份《京東慢跑雞日報》,記錄每天的開關門時間、照明時間、喂食時間、喂食量等。 地上散落著很多枇杷,是用來給雞補充維生素的。 在監控室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只雞的活動情況。 據飼養員介紹,為了避免疫情突然爆發,當地政府還為每只雞購買了商業保險。
“未來電商很大的空間來自于農村市場,如果這個領域不啟動,電商的發展很快就會遇到困難。幫助可以實現整個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合包括我們的合作伙伴、農民、農資供應商、當地服務組織等。” 王曉松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但其產業鏈過多也值得懷疑。 如果擴大規模,易迅是否有足夠的人力來保證項目的安全? 據介紹,在“京東慢跑雞”項目中,政府投入約100萬專項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易迅全程管控。 前期需要投入人力進行現場種植和管理,后期還需要投入廠區運營所需的人力、物力。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icoc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