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速賣通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買家想要如何改變? 隨著2016年正式結束,不少速賣通店鋪也計劃在新的一年里推廣速賣通。
對于阿里巴巴速賣通平臺來說,2016年8月15日這三天意義重大。 這三天以來,速賣通完成了從C2C平臺到B2C平臺的轉型升級。 自此,所有在該平臺上經營的商店都具有法人地位。 速賣通仍在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那么2017年速賣通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全球速賣通的未來是什么? 跟隨小編來看看速賣通總經理沉迪凡怎么說吧~
速賣通完成了從C2C平臺到B2C平臺的轉型升級。 此舉被不少業內人士視為明年跨境電商領域最大的變化。 不過,速賣通總經理沉迪帆卻覺得:改變才剛剛開始。 。
“從C2C向B2C轉型,需要的不僅僅是企業資質,似乎還涉及到市場機制、規則、模式等各個方面,需要一套組合。” 沉滌凡透露,目前速賣通平臺會每月測試買家的經營指標,以找出不符合標準的店鋪; 該平臺還對所有行業進行了細分,不允許雜貨店式的商店繼續運營; 同時,平臺正在大力推廣有商標的產品,讓消費者對品牌有認知。
這一系列舉措在外界看來是一種改變,但實際上并沒有偏離平臺一貫的品牌化、專業化方向。 隨著跨境出口電商市場逐漸走向正規化,只有專業買家才能熬過洗牌期。 沉滌帆表示:“速賣通也是市場中的一個角色,還在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今年速賣通的變化會比去年更強。”
狹義B2C改革完成,買家結構正在改變
沉迪凡:速賣通轉型后,效果還不錯。
首先,賣家體驗明顯提升。 去年,平臺上賣家因產品質量問題的糾紛率增加了約30%至50%。 與此同時,賣家的NPS(NetPromoterScore,凈推薦分數)提高了50%。 二是平臺風險降低。 過去我們會發現平臺上存在一些類似侵權的風險。 如今,這一比例已減少了60%以上。 此外,平臺的店鋪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明年,我們不僅要對企業資質進行初審,還要對門店的經營指標進行測試,并根據這些指標評選出金牌買家和銅牌買家。 平臺變更后,此類買家的GMV一般會下降2至3倍。
由于利潤更高,這類優質店鋪也愿意向平臺靠攏。 我們發現,去年買家備貨的意愿明顯增強,有的買家甚至愿意到海外去備貨。 因此,發貨的及時性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不少門店也開始在產品品質上下功夫,有的門店還專門針對海外市場開發了款式。 他們似乎越來越關注產品制造。
除了金牌和銅牌買家外,其他買家對平臺的變化有何反饋?
沉迪凡:目前,金牌買家和銅牌買家占平臺買家總數的5%左右。 我們平臺上不僅有李寧、小米這樣的大品牌,還有很多中小買家。 變化確實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也非常努力。
對于平臺來說,我們一定會把流量引向那些愿意并且能夠通過平臺提升品質的產品和店鋪。 而且我們也觀察到,當此類買家提高服務能力和產品質量時,賣家的復購率要高很多。 因此,這種效應的產生,除了平臺的支持外,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買家自身。 我相信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平臺上有了這樣的模式,其他買家就會立即效仿。 消費者的選擇是最能說明問題的。
從C到B然后,我們看到速賣通在過去的一年里招募了很多淘寶買家。 從國外電商到跨境電商,這些淘寶買家如今如何生存?
沈迪凡:淘寶上有一些買家做得很好,比如兔子家電、楚語等,但也有很多水土不服的買家。 從這些成功案例中我們發現,很多淘寶買家都有一定的外貿背景。 很長一段時間,外貿出口環境不太好。 大量人從外貿轉向電商。 在這些人中,有一群表現出色的人成為了今天的淘寶買家。 這類買家至今仍保留著做外貿的技巧,他們知道如何滿足海外消費者。
雖然,當我們談論中國商品時,整個市場的商品分為兩種:內貿和外貿。 這兩種產品差異很大,規格、款式、格式、喜好等都不同,如果要求淘寶買家在短時間內從內貿的生產和客服體系切換到外貿,難免會遇到一定的困難。 而且我們還發現,那些有外貿背景的淘寶買家的適應能力非常強。 有的店家甚至告訴我,明天速賣通就會帶他們出國,幫助他們實現最初的做外貿的夢想。 我們聽后非常感動。
跨境電商進入洗牌期,新中國制造業蘊藏巨大機遇
在您的觀察中,去年跨境出口電商的整體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
沉滌凡:近三年來,跨境電商逐漸從混亂狀態走向規范化、規范化狀態。 過去,這些對產品根本不了解、每天7天打魚曬網的業余買家,在近三年的市場競爭中逐漸被淘汰。 與此同時,這些曾經躲在幕后的跨境電商從業者,現在也越來越愿意將自己暴露在公眾面前。 部分業績突出的買家已在新三板掛牌。 隨著曝光度的減少,這類店也在追求正規化、高品質。 種種跡象表明,跨境電商領域的洗牌已經十分明顯。
從門店結構來看,跨境電商此前在中國電商市場屬于邊緣市場,占比很小。 而去年,我還以為跨境電商的增速會迎來前所未有的增長。 正式買家進入市場后,整個市場的基礎設施正在建立,無論是運費、支付、服務標準,還是產品質量。 去年跨境電商市場的資本參與度要高得多,這足以證明這個市場正在進入紅利快速下降的時期。
這一變化會給平臺和門店帶來新的機遇還是挑戰?
沉迪帆:市場正在重新洗牌,這對于市場主流玩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進入機會。 據悉,由于資本和大型標準化企業的進入,市場規模將越來越大。 當碟子變大時,我相信會出現更多的機會。
當我們談論中國制造時,我們指的是像馬鋼和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大企業,這些企業往往雇用數十萬人。 但這已經是過去工業化時代的產物。 明天我們會看到很多公司只有幾十人、幾百人。 他們已經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市場敏銳度。 像這樣小而美的企業才能抓住新的機遇,繼續前進。 我們用“新中國制造”這樣的詞來形容這些公司。 當整個市場正規化之后,這樣的企業將會有巨大的機會。
今年速賣通注重品牌化和專業化
今年12月提出的品牌塑造仍是速賣通的方向嗎? 目前進展如何?
沉滌帆:速賣通去年8月15日就完成了100%的公司化,離真正的品牌化還很遠。 不過,在企業和品牌之間,還有一個東西叫商標,這也是速賣通戰略的第二步。 商標與品牌不同,沒有商標就沒有品牌的概念。
未來,速賣通將對平臺上的大部分行業提出商標要求,希望店鋪能夠擁有或經營一個品牌,并在賣家心中擁有一個符號。 這個符號代表了店鋪的基調,也代表了店鋪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更多電商信息請關注
目前速賣通還推出“千級品牌計劃”,希望在完成企業和商標平臺后評選出1000個優秀跨境電商品牌。 這種品牌能夠在消費者心中有一定的認知度,而且品牌背后也有一套從生產制造到跨境供應鏈的體系。 未來三年,速賣通很可能培育出這樣一批跨境電商品牌。 就像天貓??原有的“淘品牌”一樣,速賣通也會有自己的A品牌。
去年速賣通還在調整業務品類,品類定義更加細化。 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調整?
沉迪凡:這符合我們的戰略。 我們希望進一步細分我們的一些業務范圍,讓買家可以專注于一兩個品類,真正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把這個品類做大做強。 當買家想做大、做全時,他們的專業性就會相應減弱。 隨著明天整個供應鏈的分工越來越清晰,我們希望門店能盡可能在某個品類上變得更加專業。
調整后,原本同時經營多個品類的門店會怎樣?
沉滌帆:品牌化、專業化肯定是未來跨境電商的方向,我們并不是說要消滅這個群體。 每個團體在行業中都有其價值。 消費者的需求是更好的產品和更好的服務。 此類產品必須由專業買家提供。 這么好的服務怎么樣? 很可能,這些曾經拓展品類的門店就是轉型而來的。 由服務提供商提供。 這種趨勢在平臺上已經可見一斑。 曾經多品類經營的大賣家開始轉型TP和貨運。 隨著市場規模的增大,正規化越來越明顯,上述角色將急劇細分。 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美國,差異化時代一定會到來。
您如何看待未來跨境出口電商行業? 速賣通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沉滌凡:我認為跨境電商這個概念三年內不會存在。 隨著業務量的增加,服務體驗的變好,相信跨境電商的體驗會和本地電商一樣。
回到速賣通的角色,我們依然堅持“好貨,歡樂滿天下”的使命,讓全球消費者都能購買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商品。 盡管速賣通也是該市場的參與者。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我們仍然在改變以迎合市場環境。 不少買家和市場從業者認為,2016年是速賣通變化最大的一年。 而且我在這里想說一件事:隨著市場不斷走向專業化、正規化,速賣通今年的變化會比去年更強。
以上就是2017年速賣通的發展方向和變化相關的內容,小編已經介紹到這里了。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icocr.cn